▼最近展開基隆古蹟之旅, 造訪清代古砲台。從臺北走省道經過七堵, 路旁有棟木造車站, 在高樓大廈強烈對比之下,一份懷舊風格、更顯格外突出, 古早韻味帶著一份柔美。



 


 


▼七堵火車站以前有「前站」及「後站」之分,  1972年啟用後站以後, 形成北上列車停靠前站, 而南下列車停靠後站的特殊景象, 但隋著鐵路地下化的影響, 後站改建新式的站房及月台,  2007新站正式啟用後, 七堵前站便停用而走入歷史, 基隆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經拆遷重組後, 促使古色古香的七堵車站風華再現。


 


 


▼前站於1908年興建之木造車站,設置島式月台一座。 靠近百年歷史的木造房舍車站, 立即撲鼻而來是陣陣清新檜木香味, 芬多精令人精神抖擻為之一振!


 


 


▼車站在人生活中為非常重要的場合, 早期及近代很多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多描述車站離別心情如 : 「哀愁的火車站」, 「最後的火車站」, 「離別的月台票」, 「再會啦!車站」, 及近期人人朗朗上口張秀卿的「車站」, 歌詞內容無不描寫親朋好友在車站分別依依難捨的心情。


 


 


▼現代人常在鐵道車站分手道別, 而古代則大多走水路遠行。 唐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 應為離別多」。 詩意說 : 只要一到了春天,楊柳就會吐出新芽,長出綠油油的枝條,這時運河兩旁便形成一片清翠的濃蔭,隨風搖曳,姿態嫵媚極了。可是近來楊柳的枝條老是被人攀折,柳蔭不再像從前那麼濃密,想必是因為在這裡送行的人愈來愈多,每個人都以柳條互贈,表示依依不捨之情,所以才會如此吧!


 


 


▼基隆自古以來是天然良港, 也是臺灣北部重要的戰略據點, 因此為兵家必爭之地。基隆港位置在臺灣北部海岸線的中央,向來有「台灣咽喉」之稱。


 


 


 


▼基隆位處臺灣北部海域上,扮演舉足輕重關鍵地位;加上附近金瓜石九份瑞芳地區礦業產量豐富,早就引起各國列強的野心,因此清代巡撫劉銘傳於基隆港附近高地設置砲台共三十二處, 以阻嚇敵國來犯。



 



 


▼清末民初烽火戰役不斷,也留下一座座滄桑的砲台遺跡。見證基隆港都的烽火滄桑歲月,同時也見證臺灣的歷史。


 



 


獅球嶺砲台位於國道中山高速公路大業隧道上方, 於清朝光緒9年所建置, 「獅球嶺」的由來主要是因為此處山形看起來宛若是一隻獅子般,再加上山頂之處有個圓弧狀小山丘,整體看來如同是獅子在玩球的樣子,因而得其名。


 


 


▼獅球嶺砲台算是小型的砲台, 砲台上的火炮已不存在, 砲台內僅存扇形砲座一座, 及旁邊有一所石造指揮所。



 


 


▼小型碉堡, 石材砌築, 不知清軍或國軍所建。上方有「喉鎖島門」石碑, 氣勢磅礡。 其意為此地封鎖住臺灣島咽喉天關, 可見此砲台地理之重要性。



 



 


▼獅球嶺砲台,胸牆上的砲口正面對著基隆港, 頗具威嚇之勢, 算是離基隆港最近的砲台, 站在獅球嶺高地可將整個基隆港及停靠港區船隻與大業隧道前的基隆市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風光明媚視野遼闊,令人心怡神悅。當夜幕低垂來臨時,在萬家燈火的點綴陪襯下,其夜晚景色更顯飄逸浪漫,更是視覺上是最為華麗的饗宴。


 


 


獅球嶺砲臺, 由於居高臨下, 北方可監控基隆港及市區, 向南可控制淡水及八堵要道, 可保護臺北省會的關鍵要塞, 極具戰略價值。



 


 


▼天氣艷陽高照, 炎陽炙人。可樂狗吵著要跟行, 夏天從事戶外活動, 人與狗皆感熱氣騰騰, 實在不好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