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產發局在市府大樓沈葆禎廳, 於 一月十七日 至 一月二十日,舉辦日本松江大根島牡丹花展,牡丹花在臺灣並不常見,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牡丹花,花開得璀璨如錦, 花團錦簇 ,果真名不虛傳!



 


 


▼牡丹乃花中之王,因其色澤豔麗,花形碩大,自古即為富貴之象徵,又名富貴花。而傳說其因不服武則天詔令於嚴冬開花,被放逐至洛陽,更添加傳奇色彩,這也是牡丹別名「洛陽花」的由來。




 


 


▼近年台灣牡丹花也被引進栽培,即利用芍藥的根來接合而種植成功。若由種子發育生長,牡丹花要67年才會開花,所以牡丹多以嫁接方式種植:採用同為牡丹科的芍藥做砧木,再接各式牡丹品種,這樣只要2年就能開花。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卻從未動搖!



 


 


唐文宗時,程修己因為擅長畫畫應詔進宮。當時恰好是春末時節,文宗楊妃在內殿觀賞牡丹花。 由於文宗相當喜愛詩,就問程修己說:「現在京城裡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好?」程修己回答是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兩句最好。李正封的詩中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味就像天上傳來的,以「國色」比喻牡丹花色,如喝醉酒時雙頰飛紅的嬌豔情態。後人就以「國色天香」作為牡丹的別稱。後來「國色天香」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牡丹花濃郁的香味和嬌豔的姿態。後亦用以形容容貌美麗、姿態曼妙的女子。








 


 


▼唐朝牡丹為國花。買牡丹、種牡丹、觀賞牡丹當時以成全民運動。唐 劉禹錫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中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話說芍藥雖美麗嬌豔,但缺乏丰韻;荷花靜潔高雅,但缺少真情。惟有牡丹雍容華貴,典雅端莊,才稱得上國色天香。








 


 


▼牡丹在唐朝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唐 皮日休  <牡丹>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做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詩意說 : 暮春時節,百花將殘,國色天香的牡丹才剛開始吐出芳香。牡丹花濃香豔質千姿百態,吸引了無數賞花人蜂擁而來。牡丹花豔麗無比,人們都爭相誇耀,有甚麼花能比得上它呢?無論是花色,還是芬芳,牡丹都為群芳之冠。






 




 


▼唐朝全國人民愛惜牡丹已成如癡如醉之境界。唐 白居易  <惜牡丹花>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詩意說 : 庭園的雅致,牡丹的豔紅,把人帶入惆悵氣氛中,到晚來,除只有春天將歸去外,整個庭院都還正是盛開花朵的時候呢!況且,一旦明朝遭到風雨的摧殘,那淒涼的景況實在是使人情不能堪,所以自然生起夜裡把火賞花的念頭了。





 


 


▼牡丹花開最美的時刻要把握, 以免錯過花開有時 唐 溫庭筠  <夜看牡丹>  「高低深淺一闌紅,把火殷勤繞露叢 。希逸近來成懶病,不能容易向春風。」詩人說 : 顏色高低深淺的牡丹,美得令人夜裡也要把火殷勤看,為的是把握牡丹花開的美麗時光。詩人認為深夜裡自己如此大費周章的遊賞牡丹,牡丹似乎不該生懶病,應該努力綻放,以最美麗的容顏,給他這個愛花如癡的人!






 


 


▼但也有詩人對牡丹花不具好感,認為牡丹沒有內涵宋 王溥  <詠牡丹>  「棗花最小能結石, 桑葉雖柔能做絲。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空成枝。」王溥 : 棗花雖小但能結果, 桑葉雖柔軟但可造絲, 兩者雖小但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 不像牡丹雖大,只徒有觀賞的價值。此首詩認為棗花、桑葉雖貌不驚人,但有其實用價值,牡丹雖碩大美艷,卻絲毫無用,諷刺其徒有其表,華而不實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c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